澳银资本熊钢:新三板能够让优秀企业“脱颖而出”
“新三板是回归价值投资的市场,质地优良的挂牌企业才会受到追捧。我们会用自有资金投资新三板。”
新三板在线 · 文/蔡亚茹
“新三板是回归价值投资的市场,在新三板市场质地优良的企业才会受到追捧。我们不会成立新三板基金,但澳银正在为向新三板市场延伸做准备,会用自有资金投资新三板。”澳银资本创始合伙人对新三板在线如是表示。
澳银资本是熊钢于2003年正式创立的风险投资基金,目前专注于生物医学与健康、TMT与创意、硬件科技与清洁技术等领域的早中期项目风险投资。成功的案例包括亿纬锂能、维尔利、佳创视讯、东江环保以及康泰生物等。
新三板:让优秀企业“脱颖而出”
提及新三板,熊钢的第一个回答是:“在我看来它回到了市场本源——价值。”对此,熊钢进一步解释称,在新三板市场,绝大多数具备未来价值和成长性的企业都会受到投资者“追捧”。
新三板可以让质地优秀、成长性良好的企业脱颖而出,让质地逊色、欠缺成长性的企业没有机会。熊钢对新三板在线如是表示。
如澳银资本投资的新产业(830838)就是在新三板市场脱颖而出的企业。在熊钢看来,这个投资项目很“异类”,也是一种意外。“当然这种项目出现的概率极低,我也不确定是否有机会再次遇到这样的项目。”
之所以称之为“异类”,是因为新产业的快速发展。2010年,澳银资本以4亿元估值投资新产业4000万元。截至2021-03-02,新产业以184.64亿元总市值在新三板11111家企业中排名第九。正是如此迅速的“成长”让熊钢发出“能否有机会再次遇到”的感慨。
新产业致力于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器及配套试剂研发、生产及销售,是国内该领域的领先者。2014年7月新产业挂牌新三板,挂牌当年新产业实现净利润2.52亿元。而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,新产业的年度净利润已经达到4.51亿元。2016年4月,新产业的首发申请文件被证监会受理。
虽然新产业在新三板“脱颖而出”,但是熊钢对新三板在线表示,“澳银目前不会组织新三板基金,但我们正在为向新三板市场延伸做准备。我们会用自有资金投资新三板,目前已经有一个小型团队负责对新三板挂牌公司进行筛选,‘价值被低估的企业’是澳银的筛选目标。”
为什么要用自有资金投资新三板?熊钢表示,澳银的长处主要集中在早期和中期的项目投资,但多数新三板的投资项目偏向于中后期,不过澳银不会放弃新三板价值投资的机会。
谈及此,熊钢坦言,澳银其中一支基金投资的一家公司在新三板挂牌后,LP认为这家挂牌公司发展速度不及预期,希望尽快退出。但熊钢和他的团队认为这家挂牌公司还有投资机会,所以澳银选择在所管理的基金退出时用自有资金“接盘”。
LP收益至上:将复利增长做到极致
“作为GP,‘确保LP收益至上’是他的天职。”这是熊钢对基金管理的理解。他说:“作为GP,没有资格容忍自己失败。”但熊钢并不是保守型的投资人,差异化的投资逻辑是他强调的重点——“复利增长”。
“追求独角兽的投资绝对称不上是‘性感’的投资。”在熊钢看来,“性感”的投资是“复利型”投资,如果一个项目每年IRR保持平均20%,几年后的回报率将是惊人的。“将复利增长做到极致”这是熊钢更是澳银的追求。
“早期发现,提前布局”是熊钢的一大投资原则。而在筛选具体项目方面,澳银坚持在主题行业里面做结构性的配置,医疗健康相关领域是澳银关注的重点。目前,在澳银的四期人民币基金中,有30%的资金投资了医疗相关领域项目,但这些项目却创造了澳银70%的收益。
在熊钢看来,澳银对早期技术的把握是独到的,而创意相关领域确实是澳银的短板。
“所以我们主要关注技术型企业,尽量少投模式型企业,更少投创意型企业。”熊钢对新三板在线如是表示。
投资就是踩钢丝,要追求“平衡”的艺术——一边是风险,另一边是收益。熊钢在决定一个项目是否退出时,会坚持“合理平衡”的原则。当风险开始发生,收益已经到顶且已经满足澳银要求时,澳银就会考虑项目的退出问题。
2016年,澳银退出的一个项目仅有三倍的收益。熊钢坦言,我们认为风险已经存在了,而且上一年的实际增长已经远远低于预计增长。
而在成长性存在不确定性,但收益还存在预期时,澳银会考虑采取“半退”的策略,既能转移一部分风险,又不会将机会全部丢掉。
对于飞快发展的风险投资行业,熊钢也有着他自己的解读。他认为,中国的风险投资行业或者创投行业,已经告别狂飙突进的“青春盛宴”,开始进入稳步发展“成熟年代”。未来,技术会越来越多的介入投资行业,而在此背景下,资本的结构也将越来越专业化。
(注:本文为新三板在线原创稿件,转载需注明出处和作者,否则视为侵权。)
相关文章
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交出“非凡答卷”
根据公报,初步核算,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015986亿元,比上年增长2.3%。预计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2447元,比上年增长2.0%,连续两...
延迟退休会影响年轻人就业吗? 专家:没必要担心
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特聘专家、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吴江说,退休年龄偏低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,渐进式延迟退休能够缓解就业和人口老龄化两方面的...
从产业扶贫到产业振兴 一揽子升级版举措将集中落地
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,发展产业是关键。开年以来,从产业扶贫到产业振兴,系列重磅信号密集释放。《经济参考报》记者获悉,从中央部委...
北京新版医保目录启用 新增119种药品3月起可报销
3月1日起,新版医保药品目录正式启用,119种药品被新增进入目录,29种调出,门诊特殊疾病达到17种,本市城镇职工、城乡居民等参保人员的看病...
外商投资法实施一年多 保障利用外资逆势增长4.5%
外商投资法实施一年多以来,为外国投资者和外商投资企业营造了更加市场化、法治化、国际化的投资环境,有力保障我国利用外资在新冠肺炎疫情巨大挑战下...
金融土地等措施系统发力:调楼市不松懈 全年以稳为主
从去年底至今,个别城市房地产市场有所升温。对此,多地出台了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,从打击投机炒房,到金融和信贷政策,再到土地出让规则的变化,调控...
2月PMI季节性回落 结构性货币支持政策有望持续
分析人士表示,春节期间市场需求下降,是导致本月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指数下行的直接原因。但PMI整体连续12个月保持在荣枯线以上,国内经济总...
2月份制造业PMI季节性回落 但仍保持12个月景气
2月份,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(PMI)为50.6%,低于上月0.7个百分点,连续12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,制造业景气水平较上月有所回落。...
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101.6万亿元 同比增长2.3%
初步核算,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015986亿元,比上年增长2.3%。其中,第一产业增加值77754亿元,增长3.0%;第二产业增加值38425...
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比重超过17% 人均GDP连续两年超1万美元
2月28日上午,国家统计局公布了《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》,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为其作评读指出,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01.6...
科技部:支持西部优质企业通过新三板、科创板上市融资
科技部25日印发《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促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实施意见》(以下简称“《意见》”)提出,加大科技型企业培育力度。实施“科技...
财政部:1月份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3623亿元
财政部25日发布数据显示,2021年1月,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3623亿元。其中,发行一般债券2127亿元,发行专项债券1496亿元,均为再...
“十三五”时期中国进口商品综合税率降了超四分之一
海关总署关税征管司司长姜峰25日介绍,“十三五”时期我国大幅降低了关税税率和增值税税率,进口商品综合税率由21.8%降到了15.8%,降幅达...
国家乡村振兴局亮相,挂上这块牌子意味着什么?
25日16时,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,“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”的牌子已经永久性摘下,“国家乡村振兴局”的牌子正式挂上。机构更迭背后,是...
骗保缘何“层出不穷”?透析医保基金监管“三两事”
医保基金是老百姓看病就医的“钱袋子”,有人却把医保基金看成“唐僧肉”,想方设法从中“滴漏渗透”,骗取医保基金。骗保手段有哪些?如何保护好“救...